陈仓沟记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20-04-25 15:13  文章来源:林州市人民政府
分享:

  林州佳山水,以沟名者甚多,石大沟、石板沟、车佛沟、大岭沟……或山水奇,或民居胜,或风俗异,或土产闻,皆有迷人处,这里说的是陈仓沟。

  陈仓,可不是韩信设计攻秦的那个陈仓,而是林虑南麓一个隐匿在群山中的村落。村里有陈姓,沟如米粮仓,故名。

  陈仓沟之闻名,不在山水民居,不在风物土产,而在崇学重教的文脉书香。

  别看村庄小,不足二百户,八百人丁,但从农家小院出去的子弟,有留学生近20人,博士9人,硕士31人,本专科生173人,可谓家家都有大学生,说它是“学子村”“文化村”,你信还是不信?

  村西北有座山,叫搁笔峰,形同笔架,山下几户人家,家家有人做公职,而且全都教书。村民说,老师断文识字,耍笔杆的,自然是得了仙山灵气。这话玄乎,但几位教师就站在你面前,不由你不信。

  有人说:“这里的小孩平时读书很一般,但每到高考,个个高分,还多是名校,你说奇不奇?”问支书,支书乐了:“说笑话哩!孩子们励志勤奋,家长们乐善好施,才有回报。”

  看来,天才出自勤奋,只是一说。在陈仓沟人心里,还有一说,那就是乐善好施。

  村东南有座庙,叫文昌庙,何人所建,兴于何时,已不可考,里面供奉的文昌帝君,据说主管考试和命运,还能助佑读书作文,有点像文曲星,但比文曲星更显神通,大凡考学、做事、弄文、绘画,得失成败,皆由其掌控。所以,拜谒者甚多。庙不大,方两丈,红漆门窗,琉璃黄瓦,前有焚香炉,左右遍树功德碑。每值考季,常有殷殷父母,提着大葱、芹菜和肉粽,前来祭拜。这些供品样样有说道,大葱指聪明,芹菜指勤奋,肉粽据说是入宗,指高中状元。

  二月初三,传说是大神生日,方圆百十里,善男信女都会备上点心水果,前来祈福。香火缭绕,人如潮涌。村里会起大灶,支大锅,唱三天大戏,以示庆贺。这样的庙会,据说清朝时就有了。那时,陈仓沟出过许多大户。大到什么程度?他们可以在西安城买下一座楼,在彰德府置下一条街。村里有个财主上城里办事,骑毛驴走了一整天,居然没走出自家地界,你说他该有多少地?

  这都是传说。但在村民记忆中,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从未有过仗势欺人之事,也没听说过哪个犯案了,或谁家去上访。由于民风淳朴,有钱人大都慷慨,尤其是公益事业,可谓一呼百应。

  村北有个叫郭日的,早年当兵去,后来成军官,据说是师级,退休后,用自己的工资把村中道路整修了一遍。还有一位叫赵彦林,十五岁外出打工,几经周折,算是挣了点钱,后来被推选为村支书,一做就是十八年。他每年都要为村里建设捐钱,助学、帮困、铺路、打井,样样少不了他。去年冬天,他与村里两个老板相聚,说起乡亲出行问题。虽然村西有鹤林路,但因坡陡盘曲,每逢雨雪,路滑难行,人们希望把村南的土路硬化,以通豁子岭大道。三人当即拍板,共同出资。一月后,两公里水泥路便出现在村口。

  在水泥路中段有山谷,叫溢香沟。是花香、果香、谷米香?还是学子苦读的书香?不知。但有一点可知,村里的有识之士正在谋划一件大事,他们要把溢香沟打造为一座碑林公园,传播地域文化,名家书刻,并依托文昌庙,建造书院,供专家来访做客。在他们眼里,未来的陈仓沟,不仅是米粮川、花果乡,还将是翰墨飘香之地,是真正的文化宝库。

  看来,祭拜神明,只是村人精神寄托的一种形式,对文化的敬畏才是崇学重教的初心;良善的民风是安居兴旺的底蕴,家国情怀才是走向世界的根本。

  陈仓沟,一个真正的耕读传家的文化之乡。(陈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