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心田播下慈善种子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14-06-30 09:00  文章来源:林州市新闻中心
分享:

 

  为倡导孝道,表达爱心,学府幼儿园坚持慈善从娃娃抓起,在我市首创将慈善教育纳入幼儿德育教育中,在自编《慈善语录一百条》作为园本课程同时,开展了多种慈善活动,让饱满的慈善种子在幼儿的心田里生根、开花、结果。
  6月24日,记者走进学府幼儿园采访,在这里处处都可看到慈善的影子:操场的正中央摆放着一个捐款箱,一角、五角、一元的纸币塞了小半箱;教学楼挂着“慈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标语,走近教室便听到了孩子们的朗诵:“一纸书信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记者轻轻地走进孩子们的教室,这时教室里正上演着精彩的小品,三四个孩子分别扮演《六尺巷》中张英、张老夫人等角色,原来该班正在利用这种情景教学方法使孩子更深刻地体会和睦相处的美德。
  这时记者见到了该园的园长靳爱芳。她说:“这只是将慈善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过程的一小部分,用生动的表演更容易让孩子们领略到:慈善就是‘爱’、慈善就是‘孝’、慈善就是‘帮’、慈善就是‘和’。”

 

懂 善


 

  学府幼儿园建于2004年8月,建园伊始,就创立了“精神立园,创新兴园,依章治园,和谐荣园”的办园宗旨。近年来,我市慈善事业开展得如火如荼,2012年9月该园参加振林街道举行的慈善一日捐活动后靳爱芳深受启发,那时她就想,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整个人生中的启蒙教育,如何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慈善种子,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学府幼儿园总结出首先要教孩子们“懂善”,抓住慈善教育的基础点,让幼儿认识慈善。为此,该幼儿园针对幼儿乐于学习,向往探究的心理特点,在慈善教育活动中采取了每周一开展升旗仪式,通过听国歌、看升旗感受爱国精神;故事演讲传美德,将“王祥卧冰”等二十四孝的故事内容,变成幼儿语言故事,让孩子知恩感恩;图像展播看慈善,园内收集整理了二十集各地慈善家慷慨解囊,无私奉献捐款捐物献爱心的图像,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慈善就在身边;诵读经典懂慈善,该园从《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名著中搜集整理有关慈善方面的名句和短语,汇编成《慈善语录一百条》,让孩子每天诵读。通过这四种形式,使孩子们领悟慈善,感受慈善,懂得慈善。

 

行善


 

  靳爱芳介绍说,当孩子们粗知慈善的内涵后,怎样“行善”,从哪里切入,就成为她们要探索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为此,该园针对幼儿乐于助人、天真行善的心理特点,开展了四项相关活动:帮做家务,让家长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精神动员和引导,让孩子放学后力所能及帮父母做家务;捐款献爱心,教师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花钱,开展“四少一攒”活动,即少吃一块冰糕、少喝一杯冷饮、少看一次动漫、少买一件玩具,个个在家都建立攒金罐,并在园里设立有慈善捐款箱,定期不定期开展捐赠活动;自护自理,为感恩父母,减轻家长负担,自己动手穿衣、叠被等;文明奉献,园内定期、定点带文艺宣传小分队,深入附近敬老院给爷爷奶奶演出节目。这些活动丰富多彩,能够在行善、行德、行规、行范中,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慈善熏陶。

 

颂善


 

  为了让慈善薪火相传,成为孩子永久的行为,该园针对幼儿乐于模仿、热心向上的特点,实行了四个坚持。
  “首先就是坚持采访,我们组建了一个33人小记者采访团,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劳模及慈善人士家中、商店、捐赠现场进行采访,让孩子们亲身体会到造福人民就是慈善,就应歌颂。”靳爱芳说,另外的三个坚持是:坚持一日一花,设立专门板报,把每天小记者采访来的慈善典型进行筛选,评出最优秀的,在园内广播站播放;坚持挂星戴花,在班内建立挂星戴花专栏,孩子每做一件慈善事就挂一个红五星,周末进行各人报星,同学评星,老师定星,有效激励孩子奋发向上;坚持长卷签名,一块白布做成的长幅,上书“长大要当慈善家”,每学期开园时,让孩子们在长卷上签名,并集体宣读慈善誓词。
  靳爱芳告诉记者,通过颂善、扬善、记善、升善这一系列的活动,慈善的种子已在孩子们的内心生根发芽。6月20日,学府幼儿园举行了献爱心活动,校园内捐款箱里的捐款就是孩子们献的爱心。“对于慈善从娃娃抓起这一理念,我园将坚信不移,并朝着这个目标,继续大胆探索和实践。”靳爱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