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小学生守则》引社会热议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14-08-08 10:44  文章来源:林州市新闻中心
分享:

  8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中,删除“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强调“会自护懂求救”“珍惜生命”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舆论普遍认为,这份守则折射出中小学“教育口号”向务实、易操作转变,内容更契合时代主题。
  教育部在2012年启动了《中小学生守则》修订工作。历时两年,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截至8月20日。新《守则》融合了以往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70条要求凝练为“三爱三讲三护”,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九个条款。
  新《守则》最大的亮点就是删除了“见义勇为”这一内容,增加了“会自护自救”“控制上网时间”等内容。
  “对孩子而言,个人救助的经验和技能不足,去见义勇为本身就不现实。因此,删除守则中的‘见义勇为’,既是对孩子的一种人文关怀和保护,也体现出更加务实的教育观念。”在市直某小学任教的李老师说。“网络游戏很容易让孩子沉迷,我们都很无奈。新《守则》中‘控制上网时间’会对孩子有一定的约束力。”家长郭女士看到新《守则》后说。
  “与现行的《守则》相比,新《守则》一改现行《守则》中文绉绉的话语,语言更为简单、规范,实用性更强。”众多教师和家长这样认为。
  现行《中小学生守则》中,有许多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比较笼统的概念,像“爱祖国”“爱集体”“爱学习”,如何去爱,许多学校老师也很难解释清楚。新《守则》对此有了较为详细的表述,例如“爱学习”,细化为:勤思好问,乐于探究,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
  在省实验学校上三年级的学生呼雪阳说:“这个新《守则》真的很好,通过学习它,我能明白作为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什么是‘讲诚信’?原来就是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新《守则》中一些新的提法令人振奋,但真正要落到实处需要家庭和学校教育共同引导。“家长、老师一起给孩子做榜样,才能让《守则》的效用发挥到最好。”老师和家长观点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