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密市“最美家庭”代表团在林州开展交流活动,续写“天山雪松根连根,黄河母亲手牵手”的豫哈合作新篇。
来自新疆哈密的“最美家庭”代表团走进红旗渠纪念馆,在一张张老照片、一把把锈迹斑斑的铁锤前,重温60年前十万太行儿女“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壮举。
“今天我们来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学习红旗渠的伟大历史。了解到‘铁姑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后,我特别激动和感动!作为一名女性党员干部,以后我要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哈密建设做出贡献。”阿扎旦木·白合提说。
随后,代表团来到红旗渠水电站互动实践区。他们踩着当年修渠人的脚印,推起独轮车,抡起铁锤。汗水顺着脸颊滴进泥土,无声地完成一次“时空接力”。在青年洞,代表团仰望太行悬崖峭壁,俯瞰奔流的红旗渠水。悬挂在绝壁之上的“红飘带”,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空隧道。
“我从来没有想到老百姓们是如此辛苦!每天推着小推车走很远的路,还要挥那么重的铁锤。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激励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社会作出贡献。”江萨亚·吐依勒汉说。
“刚才我挑扁担的时候感觉很重,很累!心里觉得以前修渠的爷爷奶奶们太伟大了!”安达尔·衣布拉音说。
从戈壁到中原,风沙与黄河隔不断血脉相融、心灵相亲。此次哈密市妇联“最美家庭”交流活动共20户74人参加,涵盖汉族家庭、维吾尔族家庭和哈萨克族家庭,足迹遍布郑州、洛阳、安阳等地。
“我们组织哈密市‘最美家庭’来到太行山下。在清朝时期,左宗棠在哈密植柳,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在太行凿渠。这些行为都是为后代留下了‘活下去、富起来’的底气。戈壁的坚韧与太行的倔强在这里交融。我们期望通过此次活动,让豫哈两地的家庭把‘红旗渠’与‘左公柳’两座精神丰碑融在一起,让团结的种子在戈壁和中原同时发芽,长成永不干涸的‘同心林’”。哈密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阿娜古丽·黄土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