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连日来,任村镇前峪村的稻田里奔走着忙碌的村民,处处是“夏种正当时,四野皆插秧”的火热场景。
眼下正值水稻插秧的黄金期。灌满水的稻田里,人和机器来回穿梭。农民们卷着衣袖,弯腰低头,熟练地插着秧苗。这边耕田机刚把稻田耕耘平整,那边稻田里,一株株绿油油的秧苗已在水中整齐列队。稻田里的片片新绿已成为村民增收的新途径。
“我们都可以过来参加劳动挣个零花钱,从养稻秧到收割,可以增加2至3千元的收入。”任村镇前峪村村民石国强说。
“3月份育苗,现在是插秧,10月份就是收割。在合作社务工每天可以挣六七十块钱,插秧季节每天都是30多人。村里有了合作社,有效解决了周边富余劳力务工问题。”任村镇前峪村水稻基地负责人石兴瑞说。
借助紧邻浊漳河的地理优势,任村镇古城村、前峪村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近年来,在帮扶单位市委办公室的指导帮助下,前峪村依托临河浅滩,大力发展水稻种植、草鱼养殖等相关产业,乡村发展路子越来越多样,越走越宽阔。
“驻村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和为民办实事四项基本职责,深化‘五星’支部创建,开展‘六治六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荷塘垂钓、水稻研学、水产养殖、天津院探古等乡村旅游新模式,力争把前峪村打造成‘豫北江南,稻香渔歌’的特色乡村。”任村镇前峪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小瑜说。
“前峪村紧傍漳河,水资源丰富,先后建成了莲藕泥鳅、草鱼养殖、12间民宿等项目。每年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老百姓务工增收约20余万元。”任村镇前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军科说。
如今来到前峪村,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水稻种植,还可到荷叶田田,荷花依依的荷花池畔赏荷花。
“我们将利用自身特色优势,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始终以党建为引领,以壮大集体经济为基础,以做好民生工作为前提,以带领百姓致富为目标,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进一步把莲藕泥鳅、稻田、民宿、餐饮产业做好,把渔业养殖规模扩大,利用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好乡村旅游,带动百姓共同走出一条致富路。”石军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