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渠畔,就想唱歌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20-03-19 19:02  文章来源:林州市新闻中心
分享:

  “渠畔名胜多,渠畔路悠长,渠畔客舍新,渠畔酒肴香……若到这里走一遭,留恋不思乡。”在山城林州的健身广场,在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在中华古板栗园,在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这首名为《山水美如画》的歌曲时常有人唱响,也时常有人播放。人们在歌声中翩翩起舞,神采飞扬。

  这是我市发展全域旅游激发的效应。独具特色的“三色”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龙头,以红旗渠为主的红色教育游、以太行大峡谷为主的绿色生态游、以林虑山滑翔为主的蓝天滑翔运动游,带动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扮靓了红旗渠畔2046平方公里的热土。生活在太行,生活在红旗渠畔,感受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嬗变,人们情不自禁地就想放声歌唱,他们的心声化作了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自豪感和幸福感在城乡百姓的生活中荡漾。

  唱响《幸福河》  畅游美山城

      “我的门前有一条河,绕廊穿桥身边过。姹紫嫣红春来早,移步换景游人多。黄华河,我门前的幸福河……”今年6月,市民王成吉作词、印青和印倩文作曲,共同创作了歌曲《幸福河》。

   7月3日早晨,记者与王成吉一起徜徉黄华河,但见这里绿树成荫,碧水扬波,亭台廊桥掩映其中。市民们或疾走,或跑步,或在步道上健身,或在河边的广场上打羽毛球、打太极拳,个个怡然自得。

  从让市民闹心的污水沟变成市民喜爱的景观河,生活在黄华河边的王成吉见证了这条河流的变迁,他将自己的见闻写成了歌词,也道出了众多市民的生活感受。在打造全域旅游中,全市创优旅游环境,努力提升持续发展能力和市民的幸福感。近年,我市屡出大手笔,换来妙笔生花。

  开展百城提质、生态建设行动,整治黄华河、桃园河,开挖龙湖、林虑河等水系工程,打造城市湿地体系;建设贯通市区、连通景区的红旗渠大道、桃园大道等景观通道、游览步道、绿色廊道。

  开展环保治理、城市“双创”行动,推动一城人动起来,精细管理,标本兼治,常态运行,一座城变得美了、净了,连续两年以全省第一名通过省卫生城市验收,具备了旅游城市的绰约风姿。

  从黄华河公园向南行500米,记者在红旗渠大道搭上敞亮的公交车向太行山脚下行进,感觉沿途处处是风景、处处美如画。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该市在健全交通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能力方面下了大功夫。在服务城乡居民生活和方便游客游览方面,开通了城乡旅游公交专线14条,运行公交车268辆,沿线配置旅游引导标牌108个,打造红色精神学习、美丽乡村体验等特色精品旅游线路6条,串联起91个乡村旅游示范点。

  在构筑大交通格局方面持续发力,南林高速公路、鹤辉高速公路两条高速公路,新河公路、翟阳公路、葛嘴公路、浚南公路4条省道贯穿全境,林桐高速、安林城际轻轨积极推进,安阳至林州直升机航线也正式开通,先后完成旅游黄金通道、观光大道等旅游通道的建设、绿化、亮化,建成红旗渠大道两侧游览步道,改造升级景区内道路60公里,全市旅游道路总里程超过300公里。

  歌起板栗园  乡村美如画

      “青山绿水栗树花,和风细雨起芳华……我是骄傲的桑园娃,古板栗园是我家,红旗渠精神养我大,传承发扬耀黄华。”这是黄华镇桑园学校女教师莫俊利今年4月创作的歌曲《古板栗园是我家》。

  “去年‘五一’,中华古板栗园在我们桑园村建成开放,吸引了好多人来旅游,我和我的学生都觉得家乡真是越变越美了。”莫俊利自豪地说。

  近3年,我市建设中华古板栗园、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等郊野公园,拓展了城市生态空间,带动了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以此为示范和引领,全市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在“旅游+”理念指导下,旅游“一业兴百业”带动作用日益显著,一幅又一幅精彩的画面在太行山上下展现:以红旗渠景区、红旗渠干部学院为主体,发起“全国研学旅游联盟”,兴起研学旅游新业态;以柏尖山皇后镇、石板岩桃花别苑等为主体,兴起民宿旅游新业态;以留林生态示范园等精品乡村旅游示范区和16个乡村文旅示范村为主体,兴起乡村旅游新业态;以航空运动主题公园、梦幻谷自行车赛道、浮云顶登山步道等为主体,兴起体育旅游新业态;以旅游黄金通道、太行天路等为主体,兴起自驾游新业态;以高家台画家村为主体,兴起绘画写生新业态;以音乐舞蹈剧《走近红旗渠》的成功上演为启动,兴起旅游演艺新业态。

  石家庄村、止方村、水河村……穿行乡村,记者感到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片成景,串起了全域旅游的新气象。

  近年,全市建设了幸福庙荒文旅村、柏尖沟度假区、茶马古道、牡丹园等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示范点。围绕示范点,开发了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庙荒-天平山-洪谷山,柏尖沟-茶马古道-临淇牡丹园-采桑鲁班小镇,陵阳镇小米公社-水河生态园-磨盘小镇-东岗武家水等多条乡村旅游线路,全市16个镇中,有12个镇发展了乡村旅游,实现了景区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刘剑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