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本报以《坚强女孩获救助》为题,对东姚镇黄蟒峪村的25岁女孩王丽飞进行了报道。几天来,王丽飞身残志坚、一心回报社会的事迹在社会上迅速传播。为了传递正能量,教育更多的人,记者日前再一次走近这个不平凡的女孩。
坚强快乐
大河报为其免费建书屋
王丽飞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唯一有别于常人的,是她从小饱受病魔的摧残,身患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由于家庭贫困,她从未做过正规治疗,十多年来她举步维艰,就连吃饭、喝水、大小便都得靠母亲帮助。尽管身患重病,王丽飞却是坚强、乐观的。虽然只上到小学三年级,但她特别喜欢读书,文笔非常好,在她的床上有着厚厚的一摞笔记本,每个笔记本上都有她写的诗、作的词。
在王丽飞的家中,有一个朴拙的大书架,上面摆放了各种书籍,那是大河报在黄蟒峪村办的免费书屋。大河报免费书屋是一个公益项目,旨在将城市的旧书籍流动到乡村。活动自2011年12月发起以来,已经陆续在唐河、上蔡、鲁山等地的村镇建立了5所免费书屋。去年2月17日,大河报刊发了一篇题为《本报再发征集令,让闲书流动起来,让爱温暖乡村》的报道,呼吁爱心市民捐赠旧书籍,帮助偏远山村建立大河报免费书屋。3月3日一大早,满载着爱心书籍及20名志愿者的5辆车,浩浩荡荡开进太行山区,在我市东姚镇白象井小学以及东姚镇黄蟒峪村王丽飞家建立了第6个、第7个免费书屋。
之所以选择将免费书屋建在王丽飞家,是因为她的坚强与乐观感动了大河报记者。为了了解外面的世界,也为了寻求治病的良方,王丽飞开通了微博,并为自己起了一个“被死神拖拽的女孩”的网名,大河报的记者正是通过微博才认识了她。在一次聊天中,她告诉大河报的记者,小学三年级时她患上了严重的腿疾,但由于家里没钱治疗一直拖延,逐渐导致双腿无法行走,双手僵硬,每天只能躺在床上,很想看一些励志类和心理类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的心灵。了解这一情况后,大河报的记者随即答应帮她建立免费书屋,并邀请她作为书屋的管理员,负责保管书籍供全村儿童前来借阅。
在王丽飞家的客厅里,记者看到了用木头做成的简易书架,那是王丽飞的姥爷王世恩特意用3天时间做的。书架虽然十分简陋,但却被分成了7层,能容纳足够多的书籍。在墙上,记者还看到王丽飞用红蓝两色的圆珠笔标注着借阅告知,以便前来借书的儿童了解免费书屋的借书规则。王丽飞告诉记者,当时大河报的记者以及20名志愿者来她家建免费书屋时表示要送她一个书架,但被她拒绝了,“这些都是公家的东西,我怕哪天我不在了,这些东西落在了我家,我不想让别人说我贪公家的东西”。
不忘感恩
立“遗嘱”愿死后捐献遗体
也许是从小疾病缠身的痛苦让她过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也许是一路走来好心人士的关怀与帮助让她懂得了感恩,王丽飞比普通人更加单纯善良。在她小的时候,父亲在外做工,母亲经常到地里干活,她总是一个人躺在床上仰望天花板,为了给女儿解闷,父母给她带回一只小猫,这成了陪伴她最多的伙伴。然而,好景不长,小猫找食时误吃了毒药结果不治身亡。这给王丽飞的打击特别大,为了怀念这个伙伴,她还写了一首歌,每每唱起时,她总会克制不住地掉眼泪。
王丽飞的母亲王换芹告诉记者,前年在省第一附属医院,王丽飞的病情被查出已经到了中晚期,骨质疏松严重,双胯手术费用需要8万元,这对一家人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没钱治病只能选择回家,后来丽飞就再也没去过医院接受治疗,曾经有好几次病情严重到险些丧命。“那个时候她经常在我耳边说,活着的时候有很多好心人帮助她,如果哪天她不在了,希望把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那些需要的人。每次她说起这个,我的心比针扎还要疼,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生前遭了这么多罪,我不想看到她死后再遭二次罪。可是她早就下定了决心,还写了好几份遗体捐赠书。为了满足她的这一愿望,我们也只好同意。”
王丽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拿出了自己的遗体捐赠书,她说:“有这么多好心人关心我、帮助我,我感到很知足。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我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哪天我不在了,我愿意捐出躯体以及所有器官,为医学事业作一些贡献。”面对如此善良的姑娘,我们只有深深地祝福,希望她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坚强女孩王丽飞的书屋和“遗嘱”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13-08-27 08:58
文章来源:林州市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