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林州”之三十七——横水镇翟曲村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13-12-27 08:34  文章来源:林州市新闻中心
分享:

  翟曲村位于横水镇西南部,全村4100余人,1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800亩,下辖小西庄和翟曲两个自然村。该村虽名为翟曲,村中却一无翟姓住户,二无曲姓人家,而是以董、候、张姓为主。

  小西庄改名记

  村中人讲,该村村名与流经村北的一条旱河有关。流经翟曲村北的有条河名叫“翟阳河”,因发源于城西桃园的翟阳山得名,民间也称“桃源河”。这条河属于洹河水系的一条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无水,一到雨季便泛滥成灾。每逢山洪暴发,洪水像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将沿岸土地冲得七零八落。翟曲村地处翟阳河下游,河道弯曲现象最为严重。因弯弯曲曲的河床全是翟阳河冲刷而成,人们便称其村叫“翟曲村”。
  小西庄自然村原名田家庄。相传清同治壬戌年(1862年),翟曲村董应遴金榜题名中了进士,任职山西岢岚知州。因老家有100多亩地种不过来,便把村西南的一大片土地租给了潘、杨、宋三家佃户耕种。为了收种方便,董应遴还建了几座仓房,佃户们无家可归,也都住到了这里。因仓房建在田地中间,三家佃户又都是以种田为生,人们便称此处为“田家庄”。
  起初,潘、杨、宋三家住在一起,关系还算和睦。后来,有个剧团在翟曲村唱戏,演的是“七郎八虎闯幽州”“破洪州”“寇准背靴”“老征东”等宋朝戏。他们看到杨家将为了保大宋男丁几乎丧尽,潘仁美害死了杨七郎,宋王又斩了潘仁美。从此以后,潘杨两家便各自打起了小算盘。他们怕日后三家在一起灾祸重降,潘家便迁到了东南方的北景色村,杨家迁到了西南边的井院村,唯独宋家留在了原地。后来,宋家买下了这里的土地房产,成了当地的主人。因该地在翟曲村西南,户数不多,人们又把田家庄改称“小西庄”。

贤达人士助发展

  “现在村里的董江立、候法东、候文杰、董章程、董功丽、侯兴东等村里的贤达人士,每年也都会向村里捐款出力。他们不但继续发扬了红旗渠精神,并且致富不忘家乡的善举更让人感动。”村支书张记修说。  
  “江立这个年轻人真好,为家乡修路捐了15万元。”走在硬化得平平坦坦的乡村公路上,村民们打心底感激该村在外务工青年董江立。
  董江立今年35岁,在郑州泰宏公司工作多年。2011年,他回家乡探亲时,看到翟曲村通往邻村辛庄村的一段长约500米的乡村公路还没有硬化,乡亲们出行很不方便,于是决定出资把这段公路硬化。修路过程中,有的村民被董江立的善举感动,主动过来帮工。工程完工后,董江立如数付给村民工钱,不让大家白干活。

构建和谐新农村

  张记修告诉记者,2002年以前,村内没一条街道被硬化,村民吃水不便,电力供应也跟不上。自从新支部成立后,在支村两委的带动下,贤达人士捐款,老百姓参与施工,2011年为村内硬化道路700余米,2012年为村内硬化道路1200余米,今年硬化道路900余米。
  张记修说:“现在村民的生活富裕了,冬天用空调和电磁炉的人多了,一到高峰期电压负荷便达不到。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全村电网改造,投资200余万元,年前即可完工,可彻底解决村民用电问题,让大家暖暖和和地过个年。并且明年还将投资200余万元,建设压力池和改造水利管网;硬化300余米村内道路,实现全村道路完全硬化,彻底解决村民吃水难出行难的问题。”张记修说。